SIRIO系列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 配置TramWave地面供电系统 实现非架空接触网供电模式
标签类目:Trams

俄罗斯类星战的Russia One新型有轨电车

俄罗斯Russia One新型有轨电车

俄罗斯Russia One新型有轨电车

俄罗斯Uralvagonzavod公司即将推出极具未来感的“下一代有轨电车”Russia One。该车外观类似《星球大战》中蝙蝠侠的战车,车长24米,车宽2.5米,可载客190至270人,靠车载电池可行驶50公里。Russia One内部搭载了可以随音乐变换的动态LED灯光,GPS与GLONASS定位系统、WiFi,以及支持USB3.0的充电设备。

Russia One 最为抢眼的地方自然是它那拉风的外表,高反光的整体外壳非常吸引眼球,独特的前倾车头给人一种科幻的感觉。与科幻的造型不同,由于采用的是独特的复合材料,其成本反而不高。它的内部较为宽敞,座椅让人感到柔软舒适。驾驶室的视野非常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继续阅读 »

旧金山的有轨电车

旧金山的有轨电车

旧金山的有轨电车

德国工程师冯·西门子1881年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电车轨道,靠一条铁轨通电,另一条铁轨作回路,但这种线路对街上的交通太危险了,西门子于是采用将输电线路架高的方式解决了供电和安全问题。

1884年,美国人C·J·范德波尔在多伦多农业展览会上试用电车运载乘客。他试用的电车用一根带触轮的集电杆和一条架空触线输电并以钢轨为另一回路的供电方法。1888年美国人斯波拉格在里士满用上述方法在几条马拉轨道车路线上改用电力牵引车行驶,并对车辆的集电装置,控制系统、电动机的悬挂方法及驱动方式作了改进,于是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

1890-1920年是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大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有轨电车。虽然这种电车的路轨是固定的,不能让路,在交通拥挤的街上造成诸多不便,巴黎、伦敦和纽约很快废弃了这样的电车,但是,还有许多欧洲大陆上的城市保留了这种有轨式电车。

继续阅读 »

2013年有轨电车在欧洲以外发展探讨分析

美国夏洛特LFX-300型混合动力低地板有轨电车

美国夏洛特LFX-300型混合动力低地板有轨电车

早在19世纪末,有轨电车就开始在澳大利亚兴起,但正如在其他地区一样,随着汽车工业发展,有轨电车声势渐弱,不少线路陆续被拆除。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经过现代技术的改造,有轨电车在澳大利亚重新得到重视。目前,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唯一拥有成网有轨电车线路的城市,其包括28条线路、1,773个站点,运营里程达到250公里,年发送旅客约1.83亿人次。

墨尔本的有轨电车保有量为487辆,其中,包括W型(老式单节电车,历史产量为752辆,现存约230辆,大部分已停用)、Z型(1970年代开始推出的单节电车,历史产量为230辆,现存约147辆)、A型(1980年代开始推出的单节电车,历史产量为70辆,均仍在服役)、B型(1980年代推出的双节电车,历史产量为132辆,均仍在服役)、C型(2000年代推出的3节低地板电车,服役数量为41辆),D型(2000年代推出的3节/5节100%低板电车,服务数量为59辆)。墨尔本的电车保有量情况显示了有轨电车随着技术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包括编组化、低地板化等。

继续阅读 »

欧洲有轨电车运行现状分析

图1:欧洲部分城市有轨电车发展情况

图1:欧洲部分城市有轨电车发展情况

欧洲是有轨电车的发源地,也是有轨电车“现代化”的主战场。欧洲的城市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同时经济和资源的约束明显,有着适宜有轨电车发展的良好条件。目前,在德国、意大利、荷兰、法国、波兰等国的大中城市,现代有轨电车的营业里程合计已超过5,000公里,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德国以超过2,500公里位居首位。欧洲的城市类型较多,其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跟中国有一定相似性,并且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东欧与中国东部沿海也较为接近,因此其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最为值得参考。

典型1:作为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

萨格勒布(克罗地亚):在欧洲一些50-200万人口的大中城市,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地位突出。例如,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勒布,人口约77万人,包括周边村镇在内总面积约1,291平方公里,目前共运行着15条有轨电车日线、4条夜线,总里程达到142公里,日客流量在56万人次。 继续阅读 »

叶芹禄再谈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

上海30年代初的南京路

上海30年代初的南京路

以下是叶芹禄先生于2011年9月14日参加的一个低地板有轨电车技术方案咨询会上谈到的三点意见和建议,个人觉得观点很好,很有借鉴价值,在此感谢叶先生的分享。

2011年9月14日参加了低地板有轨电车技术方案的咨询会,会上,我谈了三点意见和建议:

第一,当前情况下,引进低地板车辆成套技术或设计平台是必需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城市轨道交通市场逐渐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国内、包括香港轨道交通制式都较单一地采用了轮轨制式,但是到了21世纪,中国大陆逐步出现了直线电机、单轨、APM(胶轮)、有轨电车(分单轨导向式的和双轨走行式的,前者以劳尔公司为代表,后者由阿尔斯通、西门子、庞巴迪、安萨尔多等公司为代表)、中低速磁悬浮等等不同的制式,用户对轨道交通制式的选择逐步显现多元化的趋势,于是市场也开始多样化。但是,作为有轨电车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应性,它必然只能作为大城市城区轨道交通网络的接驳线、填充线(运能在1万人/h以下),或许在一些不具备申报、审批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条件的中小城市会特别受到青睐,应该说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但作为供应商,具备这样一个低地板车辆的设计平台,个人认为也还是必需的。

继续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