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O系列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 配置TramWave地面供电系统 实现非架空接触网供电模式
« »

DJJ2型“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

DJJ2型“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

DJJ2型“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

DJJ2型“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是中国的高速铁路动车组之一,是DJJ1型“蓝箭”的后继产品。“中华之星”高速电动车组动力车是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交流传动动力车和国产化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的基础上,吸取了国际上多项先进技术,并由中车南北集团联合组织、由大同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厂联合研制的我国第一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集中式高速列车动力车。其主要是用于秦-沈快速客运通道的主型列车和未来高速铁路中短途高速列车、跨线快速列车的动力牵引。

“九五”(1996年—2000年)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铁路实验工程前期研究”和“200km/h电动旅客列车组和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研究”正式开始,并先后研制了DJJ1(蓝箭)和先锋号高速电力动车组。至2000年初,铁道部正式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270km/h高速列车产业化项目报告”,同年下半年,国家计委以“计高技(2000)2458号”文件正式批准立项,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70km/h高速列车正式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项目,并将列车命名为“中华之星”。2001年4月,铁道部下达“270km/h高速列车设计任务书”,“中华之星”高速列车正式展开研发。2001年8月18日,“中华之星”项目通过了技术设计审查,进入试制阶段。

车辆技术

“中华之星”和上一代的DJJ1(蓝箭)电力动车组一样,均属于动力集中式设计(有别于目前运营中的“和谐号”动车组所采用的动力分布式设计),包括2节动力车及9节无动力拖车组成,并由头尾两辆电力机车(动力车)作推拉式牵引。“中华之星”项目集中了中国国内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和研发的核心力量联合进行。

两台设计相同机车分别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及大同电力机车厂制造,编号分别为0001A及0001B。机车自重78吨,轴重19.5吨,轴式为Bo-Bo,使用JD128型交流牵引电动机及株州电力机车研究所研发的TEP28WG01型GTO牵引逆变器,可关断晶闸管(GTO)采用水冷式及风冷辅助冷却装置。而车体采用耐候钢和铝合金制造,车头使用经中南大学高速列车研究中心风洞测试的鸭嘴兽式双拱流线型设计,根据空气动力原理设计以减少空气阻力。

而9节无动力的客车则由长春轨道客车及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包括2节一等座车,6节二等座车,1节酒吧车,编号110977至110985。其中4节由长春客车厂负责研制,装用CW-300型高速转向架;另外5节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负责,装用SW-300型转向架。车体采用耐候钢和铝合金制造。客车带有真空集便器,并有蹲式和坐式两种便器。一等座车以2+2方式排列,每个座位后方配有小型液晶显示屏。二等座车以3+2方式排列。

动力车主要技术特点

  1.采用交流传动技术。电传动系统采用国产化的GTO水冷变流机组,1225kW大功率异步牵引电动机,调速恒功范围宽、轴功率大、粘着特性好、效率和功率因数高。
  2.以转向架为单元的静止辅助变流器装置能提供VVVF和CVCF三相辅助电源,对辅助机组进行分类分级供电,系统冗余性强、节能降噪效果好。
  3.控制系统采用国产化分散式微机网络控制系统,并采用冗余设计(主机热备及冗余输入输出)来提高整个列车组运用的可靠性。分散式微机控制系统和车辆级MVB总线,列车级WTB双绞总线实现了全列车的网络控制、逻辑控制和自诊断功能。
  4.总体设计采用了高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技术。设备布置采用了当今世界上交流机车动车流行的设备布置方式:贯通式中间走廊,斜对称设备布置,包厢式司机操纵台,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动力车的重心靠近机车纵、横向中心线上,并尽可能的降低了重心高,这有利于动力车轴重的分配均匀和运行的平稳性。
  5.车体轻量化和流线化。采用了宽车体鼓形断面,超轻量化薄壳整体承载结构和国内首次采用的全新的双拱流线头形,突出降低交汇压力波。
  6.转向架采用了小轮径车轮、六连杆二级空心轴弹性传动、后置推挽式平牵引杆,整体轮及空心轴盘制动器、人字齿轮等技术。牵引电机采用半体悬挂式结构大大降低了簧下质量,有利于改善轮轨动作用力和运行品质,符合高速对走行性能要求。
  7.采用全分裂、饼式绕组、高阻抗、下悬卧式牵引变压器。变压器与滤波电抗器共油箱集成,应用强迫导向油循环风冷技术和铝合金副油箱,降低了变压器的重量。
  8.采用车顶夹层通风方式,牵引电机为独立通风冷却,采用主变流器水冷和主变压器油冷的油、水复合冷却的新型冷却方式。水、油冷却介质的复合型主冷却器为国内首创。
  9.采用高度集成的空气管路和制动系统,具有较完善的空电联合制动、车列电空制动等功能。

车辆运用历史

2002年9月,“中华之星”动车组各节动力车及拖车于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京环行铁道进行最后组合,并开始编组调试。

2002年11月27日,以两辆机车及三辆客车的短编组“中华之星”在新建的秦沈客运专线进行高速试验,其最高速度创造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km/h,成为轰动一时的时事;“中国铁路第一速”的记录直到CRH2C型动车组在2008年4月24日于京津城际铁路上进行高速测试才被打破。

冲刺321.5公里时速后的第二天,即2002年11月28日,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视察并计划试乘“中华之星”,列车空车试载,驶回基地前出现A级重大故障:因一根有问题的法国进口部件(车辆轴承)温度高达109摄氏触动了车载轴温报警系统。于是铁道部领导决定停止试验。

“中华之星”在试验中也曾多次出现重大安全故障,而且朱镕基离休后国务院部分领导改为采用购买国外高速轮轨技术的意见重占上风,国内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高速轮轨计划虽已取得重大成果,但已像飞机“运十”般夭折,成为辉煌刹那的“流星”。2004年铁道部展开为用于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级别的第一轮高速动车组技术引进招标,投标方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具备铁路动车组制造能力,并获得拥有成熟的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或有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的中国制造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而“中华之星”也不具备以上条件,因而率先出局。此车款使用动力集中式设计,乃出局原因之一。

2003年1月至2005年初期间,“中华之星”持续在秦沈客运专线上进行线路运行考核,约每天不载客来回往返沈阳及秦皇岛一次,总运行里程达到53.6万公里。随后“中华之星”正式配属沈阳铁路局,于2005年8月1日起正式投入载客运营,运行秦沈客运专线,担当来往沈阳及山海关的临时准高速列车,车次为L517/8次,其最高运营速度限制为160 km/h。由于种种问题,且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中华之星”自2006年8月2日停运,存放在沈阳车辆段,直到2009年底或2010年初。现已被转移到通化。

DJJ2型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主要技术参数

车厢数量:1列11箱
编组方式:2M9T
营运最高速度 试运营:160km/h
设计最高速度:270km/h
编组载客量:≥ 700
编组长度:280m
全长 先头车:21,700mm
中间车:25,000mm
全阔:3,300mm
全高:3,840mm
编组总重量:678t
轴距 动力车:3,000mm
拖车:2,500mm
轨距:1,435mm
电化方式 交流:25 kV,50 Hz ,架空电缆取电
电动机功率:1,225 kW
编组输出:9,600 kW
控制装置:GTO水冷VVVF
制动方式:直通式电空制动、自动空气制动
制造商:株洲电力机车厂(动力车:0001A)
大同电力机车(动力车:0001B)
长春轨道客车(客车)
四方机车车辆(客车)
制造年份:2002年
投入服务日期:2005年

分享文章 »

0

日志信息 »

该日志于2010-11-02 09:39由 Zac 发表在中国机车分类下, 留言已关闭,但你可以将这个日志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

相关日志 »

没有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